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始终以“守护区域百姓健康”为己任。近日,医院住培办公室、医学模拟中心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党员团队走进叠彩区清秀社区,开展“急救知识进社区”主题活动。活动通过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为社区居民传授实用的心肺复苏及海姆立克急救法技能,助力构建“‘第一目击者’救在身边”的社区安全网。
从“理论课堂”到“模拟现场”:急救技能深入社区
“心脏骤停发生后的‘黄金四分钟’,每一秒都决定着生命的走向。”活动现场,住培党员团队的陈医师以真实案例为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急救关键要点:当突发心脏骤停时,第一目击者需在4分钟内完成呼救、心肺复苏及自动体外除颤器除颤,形成“生命三连击”;针对儿童、老人等群体常见的呼吸道异物梗阻,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快速解除气道堵塞的有效方法。
理论讲解结束后,党员团队的医务人员随即展开标准化演示。他们携带专业心肺复苏模拟人,分三组从“环境安全评估”开始,逐步拆解心肺复苏流程。医师们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并纠正细节,现场居民听得专注、记得认真。
为确保居民真正掌握急救技能,活动还专门设置了“一对一实操环节”。在党员团队的指导下,40余名社区居民轮流上前,在模拟人上练习按压手法、感受按压力度。针对居民提出的个性化问题,党员团队逐一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双向赋能显价值:急救技能与社会责任的深度融合
“以前总觉得急救是医院的事,现在才明白,在‘黄金四分钟’里,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生命的‘第一守护者’。”家住清秀社区的李阿姨在演练后激动地表示,这次活动让她掌握了心肺复苏的基础操作,“以后再遇到紧急情况,心里就有底了!”
对参与活动的住培党员团队而言,此次实践也是一次“医者初心”的践行。2023级住培学员黄医师在活动后分享道:“课本上要求‘胸外按压深度5厘米’,在模拟人身上练习多次才能形成肌肉记忆;但看到居民们既紧张又认真地反复练习时,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多讲透一个细节,社区就多一份安全保障。”
播撒生命火种,共筑社区“安全屏障”
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桂林医院始终将“服务下沉”作为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路径。此次走进社区开展急救科普,不仅推动了“健康中国”战略在基层的落实,更通过党员团队的专业赋能,将医院的技术优势转化为社区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
“急救技能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未来,医院团队将继续联合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常态化开展急救知识培训,让更多守护“黄金四分钟”的力量在社区生根发芽,共同筑牢家庭与社区的生命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