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言之隐”成出游“拦路虎”,妇科微创手术助老人重拾远方
作者:杨莉 时间:
2025.04.25
69岁的徐阿姨有一个比春风还暖的儿子,为了让母亲享受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儿子早早计划带她去北京看天安门。可一向开朗的徐阿姨却像被钉子钉在原地,连连用身体不适推托。直到徐阿姨儿子把她送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南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她才对医生说出“难言之隐”:走路时间长了,外阴部有小肉块掉出来,经常感觉到摩擦疼痛,要躺着才能缩回去,不敢长时间走路,所以不敢出远门。
接诊的南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李珊敏锐地捕捉到异常,考虑徐阿姨是患上子宫脱垂,因此第一时间联系了上级单位桂林医院妇科行政副主任杨莉会诊。经检查,徐阿姨的盆底肌群已像年久失修的吊床,放任子宫和阴道壁“滑”出体外。幸运的是,手术可以完全解决。
转至桂林医院临桂院区妇科病区后,杨莉团队为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分析患者病情和可能存在的围手术期风险,为其量身定制了手术方式:实施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同时实施阴道残端圆韧带悬吊术。
杨莉介绍,子宫切除术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解决了患者阴道肉块掉出来的问题,阴道残端圆韧带悬吊术采用自体组织悬吊阴道顶端,能更好地预防阴道再次脱垂;而且免补片的悬吊术,可以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
在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下,手术进展顺利,徐阿姨于术后一周出院。母子俩非常激动地说:“谢谢妇科全体医护人员,让我们圆梦北京游!”
盆腔里的“吊床危机”
子宫脱垂在医学上是指盆腔器官脱垂,而人们口中常说的“子宫脱垂”有时候不一定是子宫掉下来,也可能是阴道前壁或者阴道后壁的膨出,具体情况需要进行妇科查体才能明确诊断。
盆腔器官脱垂是指一个或者多个盆腔器官沿阴道下降,甚至超出处女膜缘,包括阴道前壁脱垂(膀胱膨出)、子宫脱垂、阴道后壁脱垂(直肠膨出)、子宫体切除术后残留的宫颈脱垂以及全子宫切除术后的阴道穹窿脱垂。简单来说,就是盆底肌群这张承托膀胱、子宫、直肠的“肌肉吊床”发生了松弛破损。就像婴儿摇篮的绑带断裂会导致玩具掉落,当支撑力减弱,器官便会沿着阴道下坠。
当盆底肌、盆底肌筋膜、盆腔器官周围韧带等盆底的支撑结构受到损伤、退行性病变或者先天性薄弱等破坏时,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目前,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危险因素包括:
1.妊娠及阴道分娩
妊娠期盆底肌肉需要承受极大的重量,这时盆腔肌肉会处于松弛的状态,这个特殊时期是一个增大盆腔器官脱垂的原因。有研究表明,阴道分娩的女性中有三分之一会发生脱垂,特别是产钳或胎吸下困难的阴道分娩,盆腔筋膜、韧带和肌肉可能因过度牵拉而被削弱支撑力量。若产后过早参加体力劳动,特别是重体力劳动,将影响盆底组织张力的恢复而发生盆腔器官脱垂。
2.年龄因素
绝经之后女性的身体处于低雌激素的状态,雌激素不足容易造成盆腔结构萎缩,从而引发盆腔器官脱垂的情况。有研究表明,20~29岁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病率为1.0%,而50岁以上的女性发病率为28.1%。另有研究证实,绝经后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程度比绝经前的女性更严重。
3.肥胖因素
BMI>30属于高危。
4.腹腔内压
慢性咳嗽、腹腔积液、腹型肥胖、持续负重或便秘而造成腹腔内压增加,可导致脱垂。
5.其他因素
如家族史、各种医源性原因,包括没有充分纠正手术时所造成的盆腔支持结构缺损等。
子宫脱垂这些信号别忽视
子宫脱垂的轻症患者通常没有症状。重度脱垂患者会出现韧带筋膜牵拉感、盆腔充血,以及不同程度的腰骶部酸痛或下坠感,站立过久或劳累后症状加重,卧床休息后则症状减轻。
阴道前壁膨出常伴有尿频、排尿困难、残余尿增加,部分患者可发生压力性尿失禁,但随着膨出的加重,其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可消失,甚至需要手助压迫阴道前壁帮助排尿,易并发尿路感染。
阴道后壁膨出常表现为便秘,甚至需要手指压迫阴道后壁帮助排便。
外阴肿物脱出后轻者经卧床休息,能自行回纳,重者则不能回纳。暴露在外的宫颈和阴道黏膜长期与衣裤摩擦,可致宫颈和阴道壁发生溃疡而出血,如感染则有脓性分泌物。子宫脱垂不管程度多重,一般不影响月经,轻度子宫脱垂也不影响受孕、妊娠和分娩。
子宫脱垂的治疗
子宫脱垂早期患者脱垂器官还位于阴道内,以尿频、尿急、咳嗽用力后漏尿、下腹坠胀为主,可进行盆底肌训练等康复治疗改善症状、延缓疾病进展。但脱垂较严重的患者,症状明显,往往需要手术治疗。
1.子宫托
子宫托是在阴道内使用的用具,适用于延迟或不愿意采取手术的患者,有各种形状与尺寸,常见的有环形和牛角形。环形子宫托佩戴舒适、易于取戴、不影响性生活,牛角形子宫托常用于不能耐受环形子宫托的患者。但以下情况不能适用子宫托:急性盆腔炎性疾病、阴道炎、严重的阴道溃疡和阴道异物,对子宫托过敏,不能确保随访患者。
2.盆底康复训练
即Kegel运动(凯格尔运动),该训练方法简单、方便易行,以加强薄弱的盆底肌肉力量为主。对于训练效果不满意的可以辅以生物反馈治疗和电刺激治疗等来增强锻炼效果。
3.行为方式
所有盆腔器官脱垂的患者都应积极改善生活方式,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避免经常负重增加腹压(咳嗽、举重等)。如果遇到不可避免的情况,应采取正确的姿势,即弯曲膝盖背部挺直、规律排空膀胱、改善排便习惯、减轻体重等。
4.手术治疗
若症状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效,则需考虑手术。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脱垂程度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目前有两种选择:重建性手术以及阴道封闭手术。如果患者有严重的脱垂,没有性生活要求,或者由于内科合并症而无法采用重建手术,那么可以选择阴道封闭手术。
子宫脱垂如何预防
盆腔器官脱垂并非不可避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很大程度预防脱垂的发生。
1.平时注意生活起居规律、充分休息、劳逸结合。
2.日常注重均衡营养、管理体重;戒烟,积极治疗慢性咳嗽、经常性或者反复咳嗽,长时间咳嗽可能会造成身体免疫力下降,而且会引起盆腔器官向下脱垂。如果不注意合理调养,容易引起尿频或者出现尿失禁的症状。
3.避免抬重物及参加增加腹压的体育活动,在双手提重物的时候,身体会向下用力,从而造成盆腔压力明显升高。
4.避免大便干燥或者便秘:一旦出现了盆腔脱垂,如果用力大便,会导致盆腔压力瞬间增大,使盆腔脱垂的症状更加严重。
尽早进行盆底检查,有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盆底脏器脱垂的治疗需要在妇科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使用正确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