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我院成功救治四名吃蟾蜍中毒患者
时间: 2017.04.10
    4月4日中午,市民赵女士用朋友送的蟾蜍(俗称癞蛤蟆)做一顿美味菜肴与家人一起食用,不料餐后陆续有人出现呕吐、腹痛、腹泻、头晕、胸闷等不适症状。当天下午,赵女士及情况严重的另外3名家人被救护车送到了我院急诊治疗。
  据急诊科主治医师王维艳介绍,接诊时,赵女士及家人均有恶心、呕吐、腹痛和心率不齐等症状。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是81岁的老人。送过来后根据赵女士本人的描述和常规医疗检查,诊断赵女士及家人为蟾蜍中毒,立刻组织医务人员对他们进行抢救,给他们洗胃,给予护胃、护肝、抗菌药物注射,并进行心电监护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经过积极救治,赵女士和家人病情稳定,其中年纪较大的两位老人于当晚转至消化内科住院做进一步治疗,目前已康复出院。 
    中毒救治中心喻晓东主任介绍说,蟾蜍的毒腺主要在皮肤外表,外皮比青蛙粗糙,有突起的腺泡。蟾蜍一旦遇到外界危险因素干扰,就会从皮肤表面腺体分泌有毒的白色浆液,误食后就会出现中毒。其次是腮腺和血管和蟾蜍卵也含有毒物质。喻主任提醒,目前其肉味道鲜美而被很多人搬上餐桌食用。但目前它和河豚一样,一般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厨师加工才行,加工操作不当,稍有过量就会致食用者中毒,建议市民慎吃,最好不吃。如果误食蟾蜍后身体感到不适,最好就近及时送医救治,以防延误病情导致意外发生。(唐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