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修远路漫漫,求索在脚下
作者:李思鹏 时间: 2025.11.04
经历了五年的大学本科学习,如今我作为刚步入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一年级学员,感悟颇深。正如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的医学生涯走得漫漫而坚定。
求索之志——在迷茫时代确立人生的航线
我与绝大多数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不同,我还有另一个身份——定向免费医学教育培养的全科医生。怎么理解全科医生呢?全科医生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石,使命是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深耕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最终扎根基层,守护居民健康。当我选择医学、选择成为一名全科医生时,便深知这份责任。作为国家重点培养的、深入基层与群众的医生,我时刻牢记初心使命,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努力把更多医疗资源带到基层,方便百姓看病,助力群众认识疾病、对抗疾病。
回忆起刚步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那段时光,严谨而快节奏的临床工作,让“初生牛犊”的我既吃力又惶恐。轮转的第一个科室是大内科下属的消化内科,这里的患者病程周期短,病情有急有缓,肝、肾、胰、脾、胃等相关的病种繁杂多样。轮转第一天,我就遇到了因肝硬化腹水导致腹部隆起的患者,急需进行放腹水治疗。当时情况紧急,我来不及犹豫也来不及复习,此前仅在模拟人身上演练过无数次的腹腔穿刺术,此刻要在真实患者身上操作。我至今清晰记得,握着穿刺针的手不停颤抖,动作格外小心翼翼,没人注意到我因紧张而湿透的后背。遗憾的是,穿刺过程并未如预期顺利。那一天后,我反复纠结、质疑自己的临床技能与实操能力,迫切想证明自己是优秀的学生与医生,却屡屡试错、收获寥寥。
日复一日的工作与学习中,我曾毫无目标地盲目前行,直到遇见人生航线上的“拐点”——一位令人尊敬的好老师。在她身上,我看到了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的善良;从她那里,我学到了豁达通透的医患沟通技巧。幸遇良师,受益匪浅,我将这份情谊铭记于心,她于我而言,既是良师,亦是益友。她告诉我:“一路走来,当初的初心千万不能忘,我们可以走得慢一点,但绝不能放弃目标。”从那以后,再面对各类患者时,我已能熟练操作与处理问题。当脚踏实地朝前走时,便能真切感受到向目标靠近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求索之艰——在逆境中淬炼坚韧品格
成长常与逆境相伴,总让人措手不及。18岁之后的人生仿佛被按下了加速键,回望走过的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更多是在逆境中击溃信念后又重新搭建,在起落中重新认识自己。
我孤身一人来到陌生的城市打拼,那个曾野心勃勃想闯出一片天地的小女孩,已然长成能独当一面的大人。工作的不适应、经济上的拮据、感情里的错失,每当被生活打击时,我也会偷偷躲在医院的小角落落泪。面对不熟悉的病种与突发情况,规培前3个月,我先后参与了3位患者的抢救工作——病情往往在上一秒还平稳,下一秒就突然恶化。第一次抢救的是肺部感染合并胆道梗阻的患者,第二次是呕血伴癫痫发作的患者,第三次则是严重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患者。这三次抢救,见证了我从慌乱无措到沉着镇定的心境转变:从最初的脑子一片空白,到逐渐形成清晰的临床思维。虽然我能做的有限,却始终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耕耘——每次抢救结束,我都会复盘带教老师的抢救方案,琢磨这类病种的应对逻辑、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的技巧,探讨下次如何更快速有效地开展治疗。我或许不是天赋异禀的人,却是个不服输的人,愿做一株向阳而生的向日葵,在风雨中倔强生长。
求索之新——在传承中开拓新境界
临床内科学的诊断指南在持续更新,创新思维与方法在日常诊疗中愈发重要。除了日常临床工作,我们规培生还会参与教学查房、小讲课、病历讨论等活动,这些都是学习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制作PPT时,我会主动搜集相关资料,从最新指南中梳理诊断标准与诊疗方案;临床工作中,我们也尝试将中医药融入疑难病例治疗——曾有一位血栓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中医辨证为腹痛(湿热证),我们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北柴胡、黄芪、姜半夏、生大黄等中药辅助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这让我想到屠呦呦先生——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她从《肘后备急方》中汲取灵感,了解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载,再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成功提取青蒿素,将其应用于疟疾治疗,挽救了全球数百万生命。在人类对抗疾病的历史中,医学技术的进步始终是关键力量。而这份进步,离不开对传统经验的传承,更离不开对创新路径的探索。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一路走到现在,每一步足迹都是给自己最好的答卷。若能对几个月前刚步入规培的自己说一句话,我定会道:“背挺直一点,往前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