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突破“腕”限,畅通“脑”路丨桂林医院首例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顺利完成
作者:谭永梅 时间: 2025.09.19
近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内科驻桂专家雷强副教授和神经外科驻桂专家郏娇盈博士的带领下,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神经内科介入团队成功完成两例介入手术。其中一例突破性地为一名患者实施经桡动脉路径脑血管造影术,填补了医院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标志着医院神经内科介入诊疗技术迈入“微创、舒适、精准”的新阶段,开启了脑血管病介入诊疗的“桡动脉时代”。
快速响应,多学科协作精准手术解难题
67岁的患者徐阿姨(化名)因“突发右侧肢体麻木2天”入院,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提示其右侧大脑中动脉有重度狭窄可能。家属焦急万分之际,诊疗团队迅速启动响应机制。

主管医师龚医生在全面评估后,立即向刚赴岗投入临床工作的湘雅二医院神经内科驻桂专家雷强副教授汇报。作为脑血管疾病领域的资深专家,雷强副教授指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明确脑血管病的“金标准”,可精确判断血管形态、血流及异常状态,了解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为后续是否需要进行介入治疗提供关键依据。经过充分沟通手术方案及风险,患者与家属表示理解并同意接受脑血管造影手术。

当天上午,患者被平稳送入介入手术室。在局部麻醉下,神经内科团队为其实施了经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主动脉弓造影术。术后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顺利安返病房。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右手穿刺点,采取弹力绷带加压止血,纱布干燥无渗血,未触及皮下血肿,桡动脉搏动良好,手部皮温正常,患者恢复良好。
技术革新,穿刺手腕替代传统穿刺腿根
雷强副教授介绍,与传统经股动脉(大腿根部)穿刺路径相比,经桡动脉(手腕处)穿刺路径具有显著优势。
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患者术后无需长时间卧床制动(传统路径需卧床约24小时),术后即可下床活动,舒适度大幅提升,同时降低了卧床相关并发症,如腰痛、排尿困难、下肢静脉血栓等的风险。
出血风险更低:桡动脉位置表浅,易于压迫止血,极大地降低了术后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更高。
患者体验更佳:避免暴露隐私部位,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与术后痛苦,住院时间也显著缩短。
厚积薄发,常规开展全维度脑血管介入诊疗
首例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介入技术日趋成熟。目前,医院神经内科介入团队已建立起从急诊抢救到择期治疗的完整介入诊疗体系,可熟练开展多项高精度介入技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在“时间就是大脑”的急救时间窗内,通过微创技术迅速清除血栓,实现血管再通,为脑梗死患者重建“生命通道”,显著降低致死致残率。
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对颈动脉、大脑中动脉等关键血管的严重狭窄,植入支架以扩张血管,预防脑梗死。
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有效改善后循环缺血,治疗因椎/基底动脉狭窄导致的眩晕、行走不稳等症状,预防致命性的后循环脑梗死。
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的介入治疗:解决“锁骨下动脉窃血”等问题,改善上肢及脑部缺血症状。
此次经桡动脉造影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诊疗选择,也体现了神经内科一贯秉持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未来,科室将继续秉承“技术引领、服务病患”的宗旨,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扩大诊疗病种范围,以更微创的手段、更精准的策略、更优质的服务,全力守护广大群众的脑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