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之间显真功!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心血管外科团队完成一例超高难度心脏瓣膜复合手术
时间:
2025.04.25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心血管外科周新民教授团队突破高龄手术禁区,为一名75岁患者成功实施高难度“二尖瓣生物瓣膜置换术联合三尖瓣成形术”。该手术不仅以精湛医术重启患者“生命之门”,更标志着医院在老年复杂心脏瓣膜病诊疗领域迈入新阶段。
病情复杂,挑战重重
患者李奶奶(化名)因在无诱因下出现头晕等不适症状入院,经检查被确诊为“心脏瓣膜病:二尖瓣重度狭窄伴中度关闭不全合并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影像结果显示,其左心室内径萎缩至33mm2(正常参考值40-55mm2),心脏功能严重受损。由于患者年事已高,且合并肺动脉高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极高,面对家属的殷切期盼,心血管外科团队在周新民教授的指导下迅速启动多学科会诊(MDT),联合麻醉科、内分泌科、重症医学科、手术室等专家展开全面评估。
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二尖瓣极度狭窄,二尖瓣口面积仅为0.5cm2(正常值为4~6cm2),且由于病程拖延时间过长,已形成极小左室。这对手术提出双重挑战:既要精准匹配瓣膜尺寸,又需确保置换与修复的毫米级精度,同时做好术后围手术期的管理,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与效果。手术团队在周新民教授的带领下,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和深入讨论,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最终决定为患者实施“二尖瓣生物瓣膜置换+三尖瓣成形+左房折叠+临时起搏导线植入”手术。
精准“修心”,重启“心”门
手术中,周新民教授亲自主刀,张鸿副教授与袁昭顺博士紧密配合。团队如同精密仪器般协同运作:他们精准切除病变的二尖瓣,将精心挑选的生物瓣膜稳稳植入;同时,对三尖瓣进行精密修复,致力于恢复其正常功能,为心脏的平稳运作奠定基础。术中,经食道超声(TEE)实时成像系统全程护航,它像一双“透视眼”,实时监测心脏结构,为手术团队提供精准信息,确保每一步操作都能达到最佳效果。历经六小时攻坚,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保卫战初战告捷。
术后管理的挑战接踵而至,其难度超乎想象。患者年事已高,身体机能本就衰退,又伴有肺动脉高压,且左心室极小合并废用性萎缩,这使得术后心功能的维护与管理成为一道棘手难题。但医护团队毫不退缩,借助有创血流动力学精准监测技术(PICCO监测),严密把控患者的容量管理;采用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改善肺动脉高压及右心负荷。考虑到患者是老年人,团队制定了序贯脱机策略,稳步推进,助力患者顺利拔管。在医护人员精细入微地呵护与护理下,五天后,患者成功脱机拔管,这一成果无疑是对医护团队不懈努力的最好回馈。
高龄康复,见证医学温度
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护下,患者心功能稳步恢复,术后一周转入普通病房,精神状态良好。目前李奶奶已恢复自主行走,她激动地说:“以前我都不敢相信心脏能恢复健康,这次手术真的做到了!”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为高龄心脏瓣膜病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更标志着桂林医院在复杂心血管疾病诊疗领域迈上新台阶。
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依托本部“心血管学科国家队”的技术优势,持续引入尖端技术、专家资源和创新管理模式。此次手术的成功,是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技术同质化、管理一体化”理念的生动实践,也为桂北地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大病不出省”的优质选择。从湘江之畔到漓江之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心血管外科正以一次次技术突破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医者初心,以精湛医术守护每一颗跳动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