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在飞速旋转的球体表面镌刻工整汉字,于剧烈颠簸的车厢内完成穿针引线,或是疾行于陡峭山径却让碗中的水纹丝不动——这些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恰似心脏外科领域的巅峰挑战。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手术,因其极高的技术难度与风险,被业界誉为“心尖之舞”。医生需要在心脏持续跳动、无体外循环支持的情况下进行血管吻合,这项技术的独特优势在于避免了体外循环可能引发的并发症,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住院周期及患者在ICU停留的时间,并有效降低了医疗费用。手术的关键在于医生需在跳动的心脏上精准吻合直径仅1~2mm的冠状动脉,这需要极高的手术技艺和极好的操作技巧。正因如此,“心尖之舞”的完美演绎,成为衡量团队实力的终极标尺。
一名75岁的男性患者,因胸痛、大汗等症状入住医院心血管内科。经询问病史,医师得知患者在五个月前因急性心肌梗死植入冠脉支架,但最近病情再次恶化。经过详细检查,患者被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造影显示其又出现三支病变,且前降支、对角支、较粗大的两支钝缘支出现严重狭窄,几支主要的供血血管狭窄程度均达到了80%~90%;“右冠”近端及远端有80%狭窄。面对复杂病情,心血管外科团队迅速行动,经过全面评估和多学科会诊后,周新民教授团队成功为患者实施了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另一位69岁男性患者,因反复胸痛入住心血管内科。冠脉造影提示患者为冠心病-3支血管病变,左主干开口狭窄30%,左前降支近中远段弥漫性病变,近中段、远段狭窄约90%,右回旋支开口局限性狭窄75%,第二后降支纤细,近中段狭窄90%,病情非常严重,如不及时处理,可能随时危及生命。心血管外科执行主任张鸿会诊后建议进行血运重建,首选冠脉搭桥术。基于患者病情危重,医务部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科、手术室、超声影像科、输血科、重症医学科等进行多学科联合诊疗,共同商讨患者的治疗方案,以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此外,周新民教授团队还成功为一名62岁的患者实施了此手术。该患者冠脉病变严重,前降支近段后完全闭塞,右冠重度狭窄90%。周新民教授团队为其搭建了5根桥血管,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转到了重症监护室过渡。心血管外科医护团队不分昼夜精心护理患者,更有张鸿主任及袁昭顺博士轮流值守病房。在周新民教授实时问询和精确指导下,患者术后第一天麻醉清醒后,即拔除气管插管并下床活动,目前恢复状况良好。患者感叹道:“这几个月从没这么轻松过,仿佛胸口压住的石头被移开了。”患者及家属对术后的恢复非常满意,激动地表示他们非常感谢周新民教授团队的妙手仁心,真正让他重获“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