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朝之年不言休,仁心济世传薪火——致敬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庞振瑶主任医师
作者:陈雅玲 时间:
2025.09.10
金秋送爽,桂子飘香。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知名专家唐建军主任、陈明鲜医生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心血管内科全体医护人员,向年高德劭、仍然奋战在临床一线的良医良师庞振瑶教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节日祝福,并向全院所有辛勤耕耘的老师们送上节日的问候!
初心不改,八旬仍怀赤子心
庞振瑶教授1940年生于广西玉林,毕业于广西医学院,投身医学事业已逾六十载。如今年逾八旬的他,仍以惊人的毅力保持着对前沿医学知识的学习习惯,潜心钻研学科前沿,不断将新理念、新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
他常说:“医学一天不学就要落后。”这种持之以恒、学以致用的精神,深深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如今,他依然活跃在临床一线,定期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心血管内科叠彩院区查房、诊治患者,用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与学者风范。
精业济患,医者仁心践使命
从医生涯中,庞振瑶教授始终将患者需求放在首位,以高尚的医德和深厚的同理心对待每一位病患。他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耐心倾听患者诉求,细致解答患者疑问,用科学适宜的治疗方案解决患者实际病痛。
在医疗安全与质量管控上,他更是一丝不苟,对危重病例日夜守候、全力救治,用实际行动践行“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庞振瑶教授以精湛医术与仁心赢得了患者的广泛爱戴,众多经他治愈的患者都与他成为朋友。诊室内挂满的锦旗与感谢信,正是这份情谊与患者对庞振瑶教授专业能力、高尚医德高度认可的有力见证。
深耕科研,勇攀医学新高峰
在心血管诊疗领域,庞振瑶教授成就卓著,科研硕果累累。1986年,他创建桂林市第一家心功能室,率先在本地区开展无创心功能、高频心电图、希氏束电图、心室晚电位、动态心电及血压监测、血氧饱和度等一系列检查项目,极大提升了地区临床诊疗水平。
他还率先在广西开展远程会诊和电话传输心电图(心脏BB机)检查,为推动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与干预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他较早应用蛇毒制剂治疗心血管疾病,1992年赴日本交流“蝮蛇抗栓酶治疗冠心病心室晚电位疗效观察”的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同行高度关注。
庞振瑶教授主持的广西重点科研课题“临界高血压的高频心电图研究”于1994年获广西卫生厅科技成果三等奖;1995年指导并参与的“药物干预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对左室肥厚的影响”项目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6年指导的“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冠心病”获桂林市科技进步四等奖。
庞振瑶教授还指导了“电话传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与免疫球蛋白的关系及药物干预”等多项自治区级立项课题。至今已撰写近30篇学术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荣获自治区卫生厅“优秀医学科技工作者”、桂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劳动模范”等称号,并两次荣立三等功。
甘为人梯,培育新苗倾心血
作为心血管内科的老前辈,庞振瑶教授始终将培养青年医生视为重要使命。他对学生和年轻同事毫无保留,全面开放自己的知识库和经验积累,不仅定期组织专业讲座和病例讨论,还常常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一对一指导,从课题设计到论文撰写,从手术操作到医患沟通,事事悉心指点。
他还格外关心年轻医生的成长与发展,主动了解并帮助解决他们在学术、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积极为后辈们争取学习进修和参与重要科研项目的机会,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真诚鼓励青年人才成长,营造了科室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在庞振瑶教授的言传身教下,一批又一批青年医生迅速成长为临床和科研战线上的中坚力量,真正实现了“杏林薪火,代代相传”。
德高望重,仁术仁心济世人
庞振瑶教授始终以共产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精进医术救治病患的同时,更以高尚的医德温暖人心。他待患如亲,总是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用真诚的关怀和精湛的医术赢得患者的信赖。在同事眼中,他谦逊平和,乐于助人,是一位值得尊敬的长者和导师,其职业精神深得全院医护人员的敬重,成为了年轻医者学习的典范。六十载从医路,他用坚守与奉献诠释了“大医精诚”的真谛,为区域心血管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