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冷抗体”赛跑!桂林医院输血科精准破解重度贫血患者“血液困局”
作者:陈子君 时间:
2025.10.23
生命垂危,急需输血,患者血液却与所有血源都“水火不容”。当生的希望因一种抗体而濒临破灭时,一场高难度的“血液破局战”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打响。
近日,71岁的廖爷爷(化名)因“重症肺炎、解黑便”被紧急收治入院,初步诊断为“消化道出血、重度贫血”。当时的他脸色苍白、浑身无力,生命体征极不稳定。紧急血常规检查显示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已经低至57g/L——这仅为正常成年男性水平的一半。此刻,患者血液中负责输送氧气的“主力军”严重匮乏,身体各器官正陷入“缺氧”状态,随时可能因心、脑等重要器官衰竭而命悬一线。
危急关头,输血成为纠正严重贫血、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的最关键、最直接的措施。然而,就在医生争分夺秒抢救之际,输血科却遭遇了棘手难题。检查显示患者主次侧配血不合,自身抗体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均为强阳性。这意味着常规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已经无法安全输注给患者,强行输注可能引发严重溶血反应,令本已危急的病情雪上加霜。
生命通道岂能就此中断?输血科值班人员立即对患者血液样本展开深入分析,最终锁定“罪魁祸首”——冷自身抗体。这是一种特殊抗体,正常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只攻击外来异物,但冷自身抗体却“敌我不分”,在较低温度(通常为室温以下)下,会错误地攻击并凝集所有红细胞——包括患者自身的和任何外来输入的血液。这不仅会导致交叉配血试验出现“配血不合”的假象,还可能引发输血无效甚至严重溶血反应,为临床输血带来巨大挑战。
面对这一难题,输血科值班人员经过严谨的配型试验,最终建议临床为患者输注最为安全的洗涤红细胞。与常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不同,洗涤红细胞通过血液成分分离机,用生理盐水对血液进行多次“清洗”,可去除绝大部分血浆、游离抗体(包括冷自身抗体)及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这就像“洗菜”一样,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因冷抗体引发的溶血反应,是廖爷爷这样体内存在特殊抗体患者的理想选择。
经过充分准备,洗涤红细胞缓缓输入患者体内。监护仪上的血氧饱和度稳步上升,他的脸色也逐渐恢复红润。这场因“挑剔”血液而引发的危机,终于被成功化解。
这场生命的赛跑,赢的不仅是速度,更是极致的精准。廖爷爷的案例揭示,现代输血早已不是“缺什么补什么”的简单操作,而是一场需要深究根源、个体定制的精密治疗。从识破“冷自身抗体”的干扰,到精准投送“洗涤红细胞”,正是医护人员对每一个细微环节的执着与担当,才将看似无解的死局,扭转成生命复苏的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