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术后“无感”!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达芬奇机器人联合双荷包技术精准除结肠癌
时间: 2025.08.01
在一次术后查房中,53岁的患者李女士(化名)精神奕奕,甚至坦言“感觉不到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手术”。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普外二病区(胃肠外科)团队在湘雅二医院专家的指导下,成功运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联合双荷包吻合技术,为李女士精准实施了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这台手术的成功,不仅是医院在胃肠肿瘤微创治疗领域智能化、精准化水平跃升的重要标志,更让患者真切体验到了高效、安全、创伤小的现代医学魅力。
一个月前,李女士因大便习惯改变在外院就诊,经肠镜检查确诊为乙状结肠癌。为寻求更优治疗方案,她慕名来到湘雅二桂林医院肿瘤血液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知名肿瘤专家刘先领接诊后,高度重视,立即组织胃肠外科、超声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MDT)团队,结合详细的问诊、查体及CT、MRI等影像学资料,对李女士的病情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将其收治入院。
入院后,患者的治疗重心转移到普外二病区(胃肠外科)。在科室行政主任刘滨洋与湘雅二医院驻桂专家、执行副主任邓双亚的共同带领下,医疗团队再次组织了多学科讨论。团队深入分析了李女士的肿瘤位置、临床分期及身体状况等关键因素。基于这些评估,团队在与李女士充分沟通后,最终决定采用目前国际领先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并创新性结合双荷包吻合技术,为其量身定制了个性化手术方案。
手术由经验丰富的胃肠外科团队高效协作完成,得益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精准操控和双荷包技术的应用,整台手术过程精细流畅,术中出血量控制在极低的10毫升以内,仅用时约2小时即顺利完成。术后第一天查房,李女士状态良好,其“感觉不到刚刚经历了一场手术”的反馈,正是微创技术优势的直观体现。她对湘雅二医院专家及胃肠外科团队的综合治疗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
术后两周复诊时,李女士的各项生理指标均已恢复正常,体重仅较术前微降1.5kg。她高兴地分享道:“现在排便规律正常,体力恢复得很好,每天能去公园散步一小时。从确诊时的绝望到如今的重获新生,现代医学的神奇效果让我感触至深。特别感谢医生们选择了适合我的技术,大大减轻了我的痛苦。”
湘雅二医院驻桂专家、胃肠外科执行副主任邓双亚介绍了达芬奇机器人的核心价值:“达芬奇系统为外科医生提供了无可比拟的操作平台。它的高清3D内窥镜能放大10倍呈现三维立体手术视野,让血管、神经的走向和病灶边界都异常清晰,这是精准操作的基础。”邓双亚进一步解释道,“其仿真手腕器械拥有7个自由度,能滤除人手震颤,在盆腔等狭窄空间内完成比人手和传统腹腔镜更稳定、更灵活的操作,极大降低了误伤风险。同时,仅需几个微小切口,显著减少了术中出血和组织创伤,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这些优势在复杂胃肠肿瘤手术中尤为关键。”
胃肠外科行政主任刘滨洋介绍了本次手术应用的创新点——“双荷包吻合技术”:“这项技术的精髓在于双重加固肠道吻合口。”刘滨洋强调,“这显著降低了术后最令人担忧的并发症之一——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患者安全上了‘双保险’。”他补充道,“同时,它更好地保留了肠道神经功能,利于术后排便功能快速恢复。更值得一提的是,肿瘤标本通过直肠这一自然腔道取出,完全避免了在腹部额外开刀取标本的需要,真正做到了体表无切口,是微创理念的深度实践,患者术后的美观度和舒适度都得到极大提升。”
此次成功救治李女士,是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胃肠外科将尖端科技达芬奇机器人与创新术式双荷包吻合完美融合的生动例证。这台创新手术,不仅实现了精准微创的治疗目标,更让患者切实感受到快速康复的喜悦。未来,科室将继续探索智能化、精准化的手术方式,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助力他们重获健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