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慢阻肺日里暖意浓,桂林医院医护把“护肺”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作者:宾静 时间: 2025.11.19

在第24个“世界慢阻肺日”来临之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内科第一党支部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联合南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国家慢性阻塞性肺病基层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联合彰泰中央城小区物业服务中心,在小区活动广场举办以“通气道 畅呼吸——呼吸不顺畅 当心慢阻肺病”为主题的健康讲座暨义诊活动。

围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国家慢性阻塞性肺病基层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应运而生。活动中,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行政主任刘祁汨通过《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解读》专题讲座,系统讲解了慢阻肺规范诊疗与长期管理要点。现场还设置答疑环节与专家坐诊,针对肺功能判读、用药误区等实际问题提供免费筛查与健康指导,有效强化了基层医护的专业能力,搭建起了上下联动的医疗桥梁。

在专业解读与精准培训的基础上,活动还同步将前沿、实用的防治理念延伸至社区科普一线,让专业知识以更通俗的形式触达广大居民。当天上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詹峰在彰泰中央城小区活动广场以《注意了,您可能已经被慢阻肺盯上了》为题开启讲座。他援引临床数据指出:“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超13%,但知晓率不足10%。许多患者拖至活动后气喘、爬楼困难才就医,此时已经错过最佳干预期。”詹峰强调,早期症状如晨起咳嗽、爬楼气喘常等被误认为“老了”,等发展为动则呼吸困难时,肺功能已损失近半。

讲座结束后,广场变身“护肺驿站”,医护团队耐心、细致为居民提供免费血压测量、血糖监测、肺功能及一氧化碳检测等服务。针对长期吸烟、有粉尘接触史等高危人群,医护人员逐一记录风险因素,并发放《慢阻肺病患者健康手册》《呼吸操》等资料。此外,专科护士还在现场指导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法,并协助筛查提示“通气功能障碍”的居民预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号,实现从筛查到转诊的无缝衔接。

一系列扎实的筛查与互动,不仅让居民对自身呼吸健康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将活动推向更深层次的健康倡导。结合现场筛查中发现的普遍问题,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行政主任刘祁汨给出了专业提醒。他表示吸烟者、长期接触污染源、有呼吸道疾病史或家族史的人群均是慢阻肺高危人群。即使无症状也应进行早期肺功能筛查,及时干预可以显著延缓肺功能下降;而在急性加重期后,患者仍然需要长期规范用药,不可擅自停药,否则可能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刘祁汨主任呼吁公众用好“三大护肺武器”——戒烟、接种流感和肺炎疫苗、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并建议子女多关注父母是否出现“活动后气短”“晨起咳嗽”等信号,及时带其进行筛查,为实现早诊早治赢得宝贵时机。

要实现“早诊早治”并确保干预效果的持续性,仅靠单次活动远远不够,慢阻肺病管理重在打通院外“最后一公里”。医院通过建立“关爱呼吸之家”随访群,定期组织健康讲座、用药指导与季节预警,并借助社区巡回讲座等形式持续普及健康知识。对于急性加重患者,团队第一时间协调转诊。这些细致入微的举措,成为患者日常管理的“救命绳”,有效减少了急诊与住院次数,提升生活质量。

正如活动标语所言:“每一次顺畅呼吸都值得珍惜,让我们共同守护生命的‘气道’。”医护人员不仅是病房中的“生命守护者”,更是走进社区的“呼吸科普员”与患者家庭的“健康管家”。此次系列活动,既强化了基层慢阻肺防治网络,也将健康意识深植于民,为实现“健康中国”贡献了切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