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明明周围一片安静,耳朵里却持续传来“嗡嗡”或蝉鸣般的声音。这种“无形的噪音”不仅扰人心神,还可能影响睡眠,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耳鸣”。
探源:揭开耳鸣的复杂成因
耳鸣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具体来说,它是指在并无外界相应的声源或电刺激的情况下,耳内或头部所产生的声音感觉。
通常“耳鸣”一词是指主观性耳鸣,从广义角度来说耳鸣也包括客观性耳鸣,后者有相应的声源,如血管源性或肌源性的杂音等。
调查显示,全球约有10%~15%的成年人在一生中会经历不同程度的耳鸣,其中一部分患者甚至会因此产生严重焦虑或抑郁。
耳鸣的成因非常复杂,可能与耳部疾病、全身性疾病、心理状态等多种因素相关。
耳部疾病:如突发性耳聋、噪声性耳聋、中耳炎、耳硬化症、听神经瘤等;
全身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不良生活方式:长期熬夜、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情绪焦虑等;
噪声暴露: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如工人、司机、长期佩戴耳机的年轻人;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利尿剂、大剂量阿司匹林等也可能引起耳鸣甚至耳聋。
困扰:耳鸣远非“耳朵响”那么简单
很多人误以为耳鸣是可以忍受的“小毛病”,但其影响远不止于此。长期持续的耳鸣,其负面影响往往会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
睡眠障碍:持续的耳鸣会使患者难以入睡或容易惊醒;
注意力下降:耳鸣会使患者在学习和工作中无法集中精力;
情绪波动:耳鸣常伴有焦虑、烦躁,甚至抑郁;
听力下降:部分患者伴随听力减退,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应对:传统耳鸣治疗方式一览
面对这些实实在在的困扰,积极寻求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每位耳鸣患者的迫切需求。目前,针对耳鸣的传统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声音治疗、心理治疗、助听器及联合干预、生活方式干预等。
药物治疗:如使用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银杏叶制剂、前列地尔等)、神经营养药物,或在必要时配合抗焦虑、助眠类药物,效果因人而异;
声音治疗:利用白噪声、自然声或音乐等方式掩蔽耳鸣,帮助患者逐渐适应并减轻不适;
心理治疗: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缓解焦虑、抑郁,提高患者对耳鸣的耐受度;
助听器及联合干预:对于伴有听力下降的患者,可配合助听器改善听觉输入,部分患者的耳鸣症状也会随之缓解;
生活方式干预:规律作息、远离噪声、减轻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这些方法虽对部分患者有效,但整体疗效有限,不少人仍陷入“反复治疗—反复发作”的困境。
希望:耳鸣治疗进入“精准无创”时代
鉴于传统疗法存在局限性,医学界一直在探索更直接、更精准的干预路径。随着科技发展,耳鸣的诊疗模式正迎来新的突破。为了帮助更多耳鸣患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耳鼻咽喉科率先引进广西首台贝泰福耳鸣治疗仪。
这台设备被称为“耳鸣治疗黑科技”,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精准检测:能够快速捕捉耳鸣的频率、响度等参数,为每位患者定制个性化的方案;
无创治疗:通过耳机进行温和的声刺激与神经调控,无需打针、吃药,无痛无创;
安全可靠:规避药物副作用和手术风险,适合老年人、孕妇及对治疗安全性要求较高的人群;
效果显著:核心技术符合国内外耳鸣治疗指南,可有效改善耳鸣感受,缓解症状。
此外,医院耳鼻咽喉科医师曾赴国内耳鸣诊疗标杆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进修耳鸣诊疗技术,可结合先进的设备与前沿的治疗理念,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专业的诊疗服务。
如果您或家人长期受到耳鸣的困扰,建议尽早寻求专业医疗帮助,进行全面评估与诊断,避免盲目用药或延误治疗。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耳鼻咽喉科现已推出“精准检测—无创治疗—长期随访”的耳鸣诊疗全流程服务模式,致力于帮助患者摆脱耳鸣的长期困扰,重获宁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