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在阳台上的惬意时光,总被几只嗡嗡作响的“花蚊子”打扰?别大意,这些烦人的小东西,很可能正携带着“基孔肯雅热”的“坏包裹”。
“坏包裹”的派送员是谁?
这个危险的“包裹”就是基孔肯雅热病毒(CHIKV),它会引发一种急性传染病。而负责“送货上门”的快递员,正是我们身边常见的两种蚊子:花蚊子(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当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你时,病毒就会通过它们的“吸管”(口器)悄悄潜入你的血液。目前,这种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尚无证据表明它能直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被蚊子叮咬感染病毒后,并不会马上出现症状。病毒会在感染者身体里潜伏一段时间,通常为3~7天,最长不超过12天。一旦潜伏期结束,病毒就会突然“发起进攻”,症状随之显现。
打开“包裹”会有啥反应?
一旦病毒“进攻”,症状往往来势汹汹,最典型的就是“突然发高烧”,体温会骤然飙升至39°C以上,浑身滚烫,发热通常持续1~7天。
但比发烧更难受的是“关节痛”——手、脚、手腕、脚踝等关节会感到剧烈疼痛,严重时甚至影响日常活动,如拿杯子、走路等都异常困难,感觉像被“狠狠拧了一把”。
多数患者在发病2~5天后出现皮疹,躯干、四肢伸侧等部位会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紫癜,几天后会逐渐消退。
除了这些,还可能伴有头痛、肌肉酸痛,有些感染者还会出现恶心、没胃口等症状,大多数人在几周内就能慢慢好转。
怎么拒收这个“坏包裹”?
目前没有特效药能直接杀死基孔肯雅热病毒,治疗主要是缓解发烧、疼痛等症状,充分休息和补充水分至关重要。世界卫生组织(WHO)强烈建议,切勿自行随意用药,尤其是某些止痛退烧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在特定情况下需遵医嘱),以免增加出血风险。
由于暂无疫苗防御,最根本有效的策略,就是切断传播途径——不让蚊子“送货上门”,控制传染源,消灭蚊虫,保护易感人群,个人需做好防蚊措施。
蚊子叮咬活跃期
传播基孔肯雅热病毒的伊蚊是典型的“白日吸血鬼”,它们的活动高峰在:
清晨——通常在日出后1~2小时;
傍晚——尤其是日落前2~3小时;
这两个时段要格外警惕。
构筑“防蚊堡垒”
✦居家防护:安装纱窗、纱门,睡觉时使用蚊帐,让蚊子“无从下口”;
✦外出防护:在户外,尤其是蚊虫活跃时段,使用有效的驱蚊剂(含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伊默宁或柠檬桉油等成分),并尽量穿着浅色的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
✦清除蚊子“产房”:蚊子在水里繁殖,务必及时清除家中及周围环境的小型积水,检查花盆托盘、闲置瓶罐、废旧轮胎、堵塞的沟渠等,不留任何积水死角,彻底端掉它们的“产房”。
享受夏日清凉,别让蚊子钻了空子。认清花蚊子的“真面目”,掌握基孔肯雅热的“签收”与“拒收”之道。从今天起,积极行动起来,做好环境清理和自身防护,让这些携带“坏包裹”的“快递员”无从下口,守护你和家人的健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