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毒影速辨!儿童中毒应对法,守护安全每一刻
时间: 2024.11.21

据统计,意外中毒是导致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的第五大原因。每年都有大量儿童因误食药物、有毒植物、家用化学品等而发生急性中毒,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因此,对于家长而言,学会如何迅速识别并妥善处理儿童中毒事件十分重要。

急性中毒危害大

急性中毒是指有毒物质在短时间内进入人体,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过程。对于儿童而言,由于好奇心强、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以及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因此更容易成为急性中毒的受害者。

孩子出现急性中毒的情况可能包括以下几种:首先,由于好奇心驱使,孩子可能会误食成人药物或过量服用儿童药物;其次,家中或户外种植的有毒植物,若孩子不慎接触或误食,同样会引发中毒;再者,家用化学品如清洁剂、洗涤剂、农药等,若未能妥善存放,孩子有可能误食或接触这些物质而导致中毒;此外,部分劣质玩具和文具可能含有有毒物质,孩子在玩耍或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中毒的风险;最后,食品污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食物中可能含有的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均有可能导致孩子中毒。

孩子发生急性中毒后,往往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还可能引起肝肾功能损害、神经系统损伤、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后果。若不及时救治,甚至可能危及孩子的生命。因此,快速识别与处理急性中毒十分关键。

快速识别与处理

面对孩子急性中毒这一紧急情况,家长们需要学会快速识别和处理,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首先,家长需要观察孩子的症状,注意孩子是否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乏力、抽搐等症状;然后仔细询问孩子是否接触过可疑物质,如药物、有毒植物、家用化学品等;接着,观察孩子的皮肤、口唇、指甲等是否出现颜色改变,如发绀、苍白等。

如果孩子出现了上述症状或体征,则需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在等待的过程中,家长还需要做一些针对性的急救措施。如果孩子的皮肤接触了有毒物质,家长需要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孩子的皮肤,去除有毒物质。如果孩子的眼睛接触了有毒物质,则应用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并尽快就医。

在诊断确定中毒后,为了确保孩子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医护人员会给予吸氧、心肺复苏等支持治疗,并持续监测孩子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在气道不能维持,或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情况时,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如果孩子出现了休克症状,则需要进行液体复苏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当孩子的呼吸、气道和循环状况经过初步治疗有所好转,不再那么紧急危险时,就需要马上进行详细的全身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来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比如清理体内的毒物、帮助身体排出毒物,或者给孩子用上专门的解毒药物。

指南助力家长防治急性中毒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相关文章中提到,为了更好地处理急性中毒,医护人员往往需要获取患儿详细的中毒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但询问中毒史有时会十分困难,因为低年龄的儿童往往无法自己说出详细的病史,且如果患儿的兄弟、姐妹、父母在没有目击的情况下,更无从得知患儿的中毒病史。因此,如果一群孩子几乎同时或者先后生病,症状都差不多,或者孩子突然生病但症状又不能用一种病来解释,还有孩子出现意识不清醒或者多个器官受损,以及按照初步诊断治疗后没有明显好转或者无效的这些情况,都需要考虑中毒的可能性。

许多家长发现孩子疑似中毒后,通常会让孩子立即进行催吐,试图通过催吐将进入身体的毒素排出来。然而,文章中明确表示,这种清除污染的常用方法并没有被证实可以有效清除毒物,甚至还会增加误吸的风险。在2003年,美国儿科学会否定了催吐在清除污染中的作用,2013年美国临床毒理学会、欧洲中毒中心和临床毒理学家协会也同样强调了催吐的无效性。

为了预防可能的中毒情况,家长应当确保所有有害物品都存放在孩子无法接触的地方,并教育孩子不要随便接触或食用任何未知的食物或物品。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疑似中毒的症状,家长应当立即带孩子就医,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通讯员:程敏贤

审核:一审刘鑫林 二审唐大均 三审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