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揭秘丨当生命亮起红灯时,ICU在做什么?
时间: 2025.09.12
提到“ICU”,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可怕、烧钱、危重、鬼门关、有去无回、人财两空……它常常被笼罩在一种神秘而令人恐惧的氛围中。但实际上,ICU并不可怕,它只是需要被更多人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ICU的神秘面纱。
ICU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通常被称为重症监护室。这是一个最接近死神,却也是重燃生命希望的地方。

它收治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功能障碍、或存在潜在高危因素、生命垂危的患者,借助先进的诊断、监护与治疗设备和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监测与评估,通过及时有效的干预,为患者提供规范、高质量的生命支持,从而提高生存概率与生存质量。ICU的救治能力,直接反映一所医院的综合医疗水平,也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

ICU收治哪些患者?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①严重创伤、大型手术后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的患者;②单一器官(如心、脑、肺、肝、肾)功能衰竭或多器官功能衰竭者;③心跳呼吸骤停、需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④重症感染、休克、败血症及中毒患者;⑤脏器移植前后需密切监护和加强治疗者。

需要注意的是,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终末状态、不可逆性疾病,以及无法从ICU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一般不属于ICU收治范围。

ICU的医务人员与普通病房有何不同?

ICU医护人员需具备更全面的危重症救治经验和快速识别病情变化的能力,能熟练操作各种先进设备,为患者提供高度专业化和集中化的治疗与护理。

ICU其实是医院中最辛苦的科室之一。危重患者的病情瞬息万变,ICU医生除了负责本科室患者,在全院其他科室突发急危重症需要协助时,也需要参与一线抢救。ICU护士的工作同样繁重且细致,包括管路护理、设备操作、记录生命体征、处理排泄物、帮助患者翻身拍背等,可说是医院中最具挑战的护理工作之一。

为什么ICU的费用那么高?

主要原因包括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疾病诊断、监测所需的检查化验频率高且项目多;其次,ICU患者治疗药物种类多且价格较高;第三,部分患者需使用呼吸机、血液净化设备、ECMO(体外膜肺氧合)、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PICCO(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等昂贵设备进行监测与治疗;第四,ICU患者生命体征与各项指标需持续密切监测,监测与护理投入大,因此总体费用远高于普通病房。

from clipboard

ICU费用高是否意味着进了ICU就一定能活?
ICU收治的虽多为重症患者,其中许多经过精细治疗和生命支持后,病情能够稳定甚至康复。但ICU也有其局限,并非无所不能。一些起病急、病情进展快、造成器官严重不可逆损伤的疾病,甚至来不及抢救的情况,ICU医生也难以逆转结局。
为什么ICU不允许家属陪护?
主要出于感染控制和治疗安全的考虑。ICU患者抵抗力极低,任何外界接触都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此外,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需要专业护理与及时抢救,非专业人员在场可能影响救治,因此谢绝陪护是基于患者利益的最大化保障。
为什么有时要对ICU患者进行约束?

ICU患者常需要接受多项监测与治疗,身上可能带有气管插管、深静脉导管、胃管、尿管等多种管路。因疾病或环境压力,患者可能出现躁动、谵妄或无意拔管行为,这不仅影响监测准确性,也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在必要时实施保护性约束,是保障治疗顺利进行的措施。

ICU患者如何接受营养支持?

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制定营养方案,对于不能进食但胃肠道可以耐受的患者会留置胃管,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经鼻胃管鼻饲;胃肠道无法耐受肠内营养的患者则采用静脉营养;少数可进食的患者,由家属按医嘱送餐。

from clipboard

ICU患者如何解决大小便问题?
对于昏迷或无法自理的患者,通常会留置导尿管收集尿液,大便则由护理人员在床上清理并记录。意识清楚、有行动能力的患者可以使用便盆或尿壶,但基于医疗安全考虑,一般不允许下床去卫生间。
ICU患者会不会感到痛苦和焦虑?

疼痛与焦虑在ICU患者中确实常见,原因包括疾病本身、各种管路、约束措施及缺乏家人陪伴等。疼痛性质因人而异,并且不同患者对疼痛的感知与耐受度亦不同。鉴于过度疼痛及焦虑可能会产生不良并发症,医护人员会实施个体化的镇痛镇静策略,每日调整镇痛镇静的目标并评估疗效,力求提升患者的舒适度与治疗配合度。

ICU医务人员是否冷漠无情?

有人认为ICU医护人员因为常见生死而变得冷静甚至淡漠,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每天从事着包括生活护理、抢救治疗、心理安抚在内的高强度工作,面对患者甚至不配合或攻击行为,仍坚持专业与关怀。他们不是没有情感,而是在沉着中传递温暖,也更需要患者和家属的理解与信任。

ICU并非一个可怕的地方,尽管患者的死亡率高于普通病房,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危重疾病已经有了治愈或控制的可能。所以希望大家能正确认识ICU,在必要时积极配合医生建议,把握治疗时机。医患同心,才是战胜疾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