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康康贴士丨痛风发作五大禁忌,做错一条痛上加痛
时间: 2025.11.21
痛风发作时,疼痛常被形容为“痛不欲生”。作为世界上最疼痛的疾病之一,痛风的本质是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腔内沉积,触发免疫系统剧烈反应,导致急性炎症发作。尤其在秋冬季节,痛风急性发作更为频繁。康康提醒,痛风急性期的首要任务是缓解疼痛与控制炎症,以下五件事务必避免,否则可能延长病程,甚至留下后遗症。
避免热敷或泡脚
错误场景:患者李女士听说热敷能活血,于是用热水袋敷了半小时,不料脚趾肿得更厉害,疼痛也加剧了。
科学解释:痛风急性期的红肿热痛源于大量炎症因子的释放,局部血管已处于高度扩张状态。此时热敷或使用40℃以上热水,会进一步扩张血管,促使更多炎性物质渗入关节间隙,加重肿胀与疼痛。此外,热敷还会降低尿酸盐在关节液中的溶解度,促进结晶沉积。
【正确操作】
✦冷敷降温:用毛巾包裹冰袋(或冷冻蔬菜包),避免直接接触皮肤,每次敷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每日3~4次。冷敷有助于收缩血管,减轻炎症与疼痛。
✦抬高患肢:将疼痛关节(脚踝、膝盖等)垫高至心脏水平以上20~30厘米,利用重力促进血液回流,缓解肿胀。
避免强行活动或按摩
错误场景:患者王先生忍痛行走几步后,脚趾迅速肿胀,不得不连夜就医。
科学解释:急性期关节内的尿酸盐结晶如同“玻璃碎屑”,活动或按摩会加剧尿酸盐与关节组织的摩擦,导致更多炎症因子释放。过度活动还可能增加关节腔内压力,引发关节腔积血甚至感染风险。
【正确操作】
✦严格制动:立即停止负重活动,必要时使用轮椅或拐杖辅助。如果必须要下地,建议佩戴硬质护具(踝关节支具等)固定关节。
✦避免触碰:禁止按压或揉搓患处,即使是轻微触摸也可能加重疼痛。
避免乱用抗生素或降尿酸药
1. 抗生素:对痛风无效
错误认知:患者张先生误将关节红肿当作细菌感染,自行服用头孢类药物。
科学解释:痛风属于无菌性炎症,由尿酸盐结晶触发,抗生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对缓解疼痛毫无作用,反而可能引发过敏、肠道菌群紊乱(导致腹泻)等副作用。
2. 降尿酸药:急性期慎用
错误操作:患者李女士在疼痛加剧时擅自增加别嘌醇剂量,导致症状反复。
科学解释:急性期血尿酸水平波动可能诱发“溶晶痛”,加重炎症。如果此前未规律服用降尿酸药,急性期不宜开始治疗;如果已经长期规律服药,则无需停药,但需联合抗炎治疗。
【正确用药】
✦非甾体抗炎药:如依托考昔(餐后服)或布洛芬(每6~8小时1次),能有效缓解疼痛、炎症且副作用少。
✦秋水仙碱:发作12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注意避免过量以防腹泻、呕吐。
✦糖皮质激素:适用于症状严重或伴有发热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避免高嘌呤饮食与饮酒
错误场景:患者陈先生在发作期间食用海鲜和牛肉后,夜间疼痛加剧,脚部肿胀明显。
科学解释:高嘌呤食物和酒精会显著提升血尿酸水平,酒精还会抑制尿酸排泄,两者叠加将加剧尿酸盐沉积与炎症反应。
【饮食建议】
✦严格忌口:暂停所有高嘌呤食物(嘌呤>150mg/100g),中嘌呤食物(如鸡肉、鱼肉)每日不超过50g,优先选择低嘌呤食物(嘌呤<25mg/100g,如鸡蛋、牛奶、冬瓜)。
✦增加饮水:每日饮水2000~3000毫升,促进尿酸排泄。分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引发水中毒。
✦彻底戒酒:急性期严禁饮用啤酒、白酒、黄酒;红酒也需避免,因其含少量嘌呤和酒精。
避免穿着紧身鞋袜
错误场景:患者林女士因穿高跟鞋上班,导致脚趾肿胀发紫,不得不紧急就医。
科学解释:紧束的鞋袜或绷带会压迫关节周围血管,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加重炎症反应,严重时可能导致皮肤坏死,尤其对糖尿病患者风险更高。
【正确做法】
✦选择宽松鞋袜:选择鞋头宽大、鞋底柔软的运动鞋或者拖鞋,避免任何挤压。
✦适度固定:如果需要使用绷带,应该保持松紧适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每2小时放松10分钟。
痛风急性期48小时黄金处理流程
✦0~1小时:立即停止活动,卧床抬高患肢,用冰袋冷敷。
✦1~12小时:按需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秋水仙碱。
✦12~48小时:严格饮食控制,充分饮水,避免任何负重活动。
✦48小时后:如果疼痛缓解过半,可以逐渐恢复轻度活动。如果症状还未缓解,需要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痛风急性期的痛苦,往往是长期高尿酸积累的结果。科学管理痛风,不仅在于急性期的正确处理,更依赖于长期坚持:
✦规律降尿酸:血尿酸长期控制在360μmol/L以下,有痛风石的患者需要控制在<300μmol/L,同时注意定期监测血尿酸、肾功能。
✦健康生活方式:戒酒、控制体重(BMI<24)、规律运动(每周5次,每次30分钟中低强度运动)、避免受凉劳累。
✦警惕并发症:长期高尿酸可能引发肾结石、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建议每年进行肾脏B超、尿常规等检查。
康康提醒:痛风是一场持久战,预防始终胜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