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预防丨照护卧床患者,如何打赢这场“皮肤保卫战”?
时间:
2025.11.14
它,是一个潜伏在床榻上的“隐形杀手”——压力性损伤(俗称“褥疮”)。对于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的人群而言,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伤口,却能引发剧烈疼痛、严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但请别担心,它并非无法战胜。通过科学、细致地预防,我们完全有能力为家人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将这个健康威胁彻底“拒之门外”。
许多人认为褥疮只是“压”出来的,其实不然。压力性损伤本质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时间承受过大压力,导致血液循环受阻,皮肤和皮下组织因缺血、缺氧而逐渐坏死、破溃。
打赢这场“皮肤保卫战”,关键在于将“勤”与“巧”落到实处。以下这些核心措施缺一不可,而重中之重的,便是“勤翻身”。
勤翻身·巧减压
严守“2小时法则”:建议至少每2小时协助患者更换一次体位,循环采用左侧卧、仰卧(平卧)、右侧卧。对于坐轮椅者,也需每15~30分钟做一次抬升身体的减压动作。
掌握“翻身技巧”:翻身时,务必将患者整体托起再移动,切忌在床面上拖、拉、推、拽,这些动作会产生巨大的摩擦力,从而损伤皮肤。
控制床头高度:平卧时,如果没有进食、呼吸等特殊需求,床头抬高的角度不宜超过30度,以免身体下滑产生剪切力。
勤观察·早发现
每一次翻身、擦洗,都是一次宝贵的“巡检”机会,请重点观察骶尾骨、脚后跟、肘部等骨骼突出部位。
警惕早期信号:检查皮肤是否出现持续不褪的淡红、暗红或紫色,局部温度有无变暖或变凉,质地是否变硬或变软。
做一个简单测试:一旦发现不明红斑,可以让该部位完全解除压力15分钟后再次观察。如果红斑依旧没有消退,这可能就是压力性损伤的早期警报,务必立即咨询医护人员。
勤清洗·保干爽
洁净干爽的环境,是皮肤健康的基础。
温和清洁:一旦皮肤被汗液、大小便污染,应该立即用温水、软毛巾或湿纸巾轻轻清洗干净,随后彻底擦干,注意避免用力搓洗。
保持干爽与平整:选择柔软、透气、吸汗的棉质床单和衣物,并始终保持其平整、清洁、干燥。切记,不要让皮肤直接接触塑料或橡胶等不透气隔垫,以免产生局部潮湿闷热的感觉。
补营养·强根基
营养是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基石”与“弹药”。
均衡饮食:确保患者摄入足量的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来自新鲜蔬果)以及充足的热量。
必要时寻求支持:对于存在营养不良、消瘦或食欲不振的患者,切勿自行盲目进补,应该主动寻求临床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通过专业的营养支持方案,为皮肤修复和抵抗力提供强大后盾。
总而言之,预防压力性损伤是一场需要爱心、耐心与专业知识共同加持的“持久战”。它并不可怕,真正关键在于将“定时翻身、细致观察、清洁保湿、加强营养”这些科学的预防措施,内化为日常照护中自然而然的习惯。请相信,通过您科学、细致的守护,定能为卧床的亲人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让这个“隐形杀手”无从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