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血糖血压冬季容易“失控”?这几个日常细节很关键
时间: 2025.11.07
时值十一月,凉意渐浓,我们正稳步走入寒冬。对于内分泌疾病患者而言,这不仅是一个需要添衣保暖的季节,更是一个需要主动管理健康的时期——血糖、血压更容易波动,心血管风险潜藏,一些日常细节尤其值得关注。
寒冷将至,内分泌系统迎来“压力测试”
要打好这场“健康防御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寒冷天气究竟会对身体产生哪些具体影响。
✦寒冷应激:低温会刺激身体分泌更多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抵抗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血糖升高、血压波动,对糖尿病患者尤为不利。
✦血管收缩:为保存热量,人体外周血管会收缩。这对于已有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患者来说,会加重肢体末端(尤其是双脚)的缺血、缺氧,增加冻伤、溃疡和坏疽的风险。
✦食欲与运动改变:天冷往往食欲增加,尤其渴望高热量食物。同时,户外活动意愿降低,且室内活动空间有限,运动量可能不自觉地减少,共同加大了血糖控制的难度。
✦维生素D缺乏:日照时间缩短,人体合成的维生素D减少,影响了钙磷代谢与骨骼健康。
了解了这些潜在挑战,我们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制定过冬策略。
健康过冬:重点人群的“全攻略”
作为冬季管理的重中之重,糖尿病患者的管理需更为精细,主要围绕足部护理、血糖稳定和心血管防护展开。
【糖尿病患者:全方位守护,稳渡寒冬】
1.护足:细节决定成败
✦每日检查:睡前仔细检查双脚、脚趾缝,观察是否有破损、水疱、红肿、颜色改变。视力不佳者可请家人帮忙。
✦温水洗脚:水温控制在40℃以下,用手肘或温度计测量,忌用脚试温。洗脚时间不超过15分钟,洗后用软布轻轻擦干,尤其是趾缝。
✦谨慎取暖:禁止使用热水袋、电热毯、暖宝宝直接接触足部。睡觉时如果觉得脚冷,可以穿宽松的棉袜保暖。
✦鞋袜选择:穿宽松、透气的棉袜和内部平滑、合脚的鞋子。
2.稳糖:平衡“入口”与“消耗”
✦勤测血糖:冬季血糖容易波动,应该适度增加监测频率。
✦合理饮食:避免“贴秋膘”式的高热量饮食,如油腻汤羹、火锅(注意酱料)等,可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
✦坚持运动:选择室内运动,如太极拳、瑜伽、室内散步。天气好时,可在中午前后外出活动,同时注意保暖。
对于骨骼健康需要关注的人群,冬季的管理核心在于预防跌倒和促进钙质吸收,双管齐下以维持骨骼强度。
【骨质疏松患者:防跌促吸收,强健骨骼】
✦防摔是第一要务:天冷路滑,建议穿防滑鞋,行走放慢,浴室放置防滑垫。
✦主动补充维生素D: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维生素D制剂,并多食用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蛋黄、深海鱼等。
✦坚持室内负重运动:如靠墙静蹲、举小哑铃等,有助于刺激骨骼,减缓骨量流失。
通用原则:您的冬日健康行动清单
除了针对性的策略,一些通用的健康原则同样至关重要,是所有内分泌疾病患者安稳过冬的基石。
1.定期复诊:按时复查,让医生根据您冬季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2.坚持用药:切记不可因为感觉良好而自行停药或减量。
3.监测数据:规律监测血糖、血压,并做好记录。
4.均衡营养:多吃新鲜蔬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控制总热量。
5.主动沟通:关注身体在寒冷天气下的任何异常信号,并及时咨询医生。
冬季虽然是对内分泌系统的一次集中考验,但更是彰显日常管理价值的时期。通过以上科学、细致的准备与管理,您不仅能平稳度过寒冬,更能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愿这份指南助您从容应对季节变化,拥抱一个安心、温暖的冬天。